AppImage是什麼?Linux長久以來跨發行版存在一個問題,就是各發行版有自己的套件管理員和安裝包,例如Debian系的是DEB,Fedora系的是RPM,因此同一個軟體還得發行版各自打包,有時候打包甚至會界面不一樣,或是版本太舊。
若是大型發行版很多人用也就算了,但若是新興或特殊用途的發行版,沒人打包軟體要怎麼辦呢?除紅帽推出Flatpak、科能推出Snappy等沙箱技術之外,尚有AppImage的出現,務求能消弭跨發行版的安裝軟體差異,好處是免安裝就能執行。
現在大多主流發行版都支援AppImage了,包含Debian、Ubuntu、Arch Linux、Fedora、openSUSE等。
一些知名軟體也相繼提供AppImage格式,例如GIMP、Kdenlive、Blender、LibreOffice,更多軟體可於Appimagehub尋找。
1. 如何安裝AppImage格式的軟體?
AppImage跟Windows上「可攜式」的exe類似,就是把應用程式需要的函式庫包在一個執行檔裡,因此跟用套件管理員安裝的版本比起來會稍嫌癰腫。
如果應用程式開發者有提供Appimage的檔案下載,在下載的目錄開啟終端機,授予該執行檔權限,之後點二下該APP圖示執行。此執行檔可放在任意目錄,也是點二下就能執行。
|
|
AppImage沒有沙盒隔離的效果,應用程式執行時仍有任意存取權限,檔案放置的位置也不固定。此外AppImage沒有跨架構的效果,ARM和x86平台仍需要各自編譯。
2. 如何使用AppImage Launcher將軟體整合至系統?
AppImage雖然有可攜的特性,但是要管理和刪除仍是不方便。聰明的使用者可能會想到將AppImage放到/usr/bin,再用符號連結的方式將其加到系統應用程式匣,然而這樣還不夠直觀。
那就來安裝AppImge Launher吧!自動幫你「安裝」(整合至系統),適用於Gnome/KDE/XFCE桌面環境。
-
至Github “Assets"處,下載RPM或DEB檔的AppImage Launcher安裝。
-
自此之後,執行AppImage的檔案,AppImage Launcher的daemon都會詢問是否要「整合至系統」還是「只執行一次」。
-
選擇「整合至系統」,該AppImage便會移動到
~/Applications
,圖示會出現在系統匣。 -
如果要「解除安裝」,於系統匣搜尋"Uninstall + app名稱"的捷徑,點選解除安裝。或者至
~/Applications
目錄刪除該應用程式。